html模版



立即點擊


標題

台灣的「奈米科技研發中心」成立於何時?


問題


台灣的「奈米科技研發中心」成立於何時?成效如何?


最佳解答


奈米科技研發中心成立 工研院奈米科技研發中心於民國91年1月16成立, 國內奈米研究相關單位首長及產官學代表皆受邀出席。對於外界相當關注的中心運作模式以及正副主任人選和研發團隊,工研院今日一併在開幕儀式中公佈說明。 首任中心正、副主任分別由工研院副院長楊日昌、企劃處處長蘇宗粲兼任。楊日昌表示,工研院的奈米中心最大特色在於其為一科技網絡型組織,其架構全然不同於現今國內任何研究單位的組織型態,而是以一個知識運籌團隊為中心,協助並連結各重點計畫團隊的運作順利,這個知識運籌團隊包含:核心的奈米科技委員會,與5個團隊--開放實驗室營運、產業合作推動、基礎平台建置、國際合作規劃、以及尖端技術研發團隊。運籌團隊主要從事企劃、情報收集、計畫及設施管理、對外窗口等事項,初期規模將在10人以下。楊日昌強調,透過中心運籌團隊的連結,資訊與知識將更有效的傳達,合作的空間及對象亦將無限延伸,讓我國的奈米研發網絡更形完備。 奈米中心副主任蘇宗粲表示,工研院的奈米研發計畫涵括了科學基礎、平台技術與應用技術三個層次,以11項重點計畫推動之。在應用方面將以奈米材料、奈米電子與奈米生技作為三大研發主軸,以加工/製程、檢測技術/設備開發與模擬等技術平台為本。研發規劃上,則以涵蓋短中長期效益的整合策略為主,有短期可協助產業轉型創造商機者,亦有對我國產業未來競爭力具策略性影響的技術之研發。 中心副主任蘇宗粲指出,坐落於工研院區內原台積電一廠位址的奈米中心,已規劃500坪空間設置開放實驗室供廠商進駐,目前由於該基地空間需要時間淨空整理,加上儀器採購需要一些時程,所以各計畫實驗暫時還分布在各單位,未來隨著先進儀器設備以及合作計畫的進駐,將使產學研合作的效益在此進一步擴散發酵。 開幕儀式中,工研院院長史欽泰介紹中心11個研究重點的召集人分別為:IC為電子所副所長吳清沂、記錄媒體為光電所副所長黃得瑞、光通訊為化工所副所長王先知與光電所祁錦雲、顯示器為材料所所長劉仲明、能源則為材料所副所長彭裕民與能資所副所長徐瑞鍾、封裝為電子所先進構裝技術中心的副主任何宗哲、傳統工業應用為化工所總計畫主持人林正良與材料所劉榮憲組長、生技由生醫中心林康平組長及電子所姚南光負責、檢測分析/設備開發則為機械所副所長吳東權、平台技術則由化工所副所長陳重裕與材料所溫宏遠組長負責,另一尖端技術研發團隊則由電子所所長徐爵民領軍,主要從事長程尖端應用研究,積極與學術界及國際尖端研究團隊合作,為未來研發競爭打基礎。 楊日昌指出,工研院以各研究重點為主題的奈米列車將於本月21日在高雄展開首航,與產業界展開相關互動;農曆年後,各主題列車活動亦將陸續開出,各相關產業除了可以透過參加工研院在網路首頁(www.itri.org.tw)上公佈的系列活動了解奈米科技對該產業的影響,進一步與從事該領域研發的研究人員聯繫之外,亦可透過奈米中心之窗口安排進一步之接觸與了解。 奈米科技研發中心以來,已啟動奈米列車行駛全省,首站從高雄傳統產業出發,接著將為能源、積體電路、電子構裝、資訊存儲、通訊、生技、顯示器及材料等各產業,解說奈米科技的特性及其對產業所帶來的革命性改變,歡迎業者多加利用,使產、學、研合作的效益能再進一步的發酵擴散,共同為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而努力。前國內產業應用奈米技術內容有:鎳氫電池隔離膜、鋰電池隔離膜、磁性流體、基板平坦化、無機記錄媒體、CMP研磨液、PDA Hand Coat、噴墨印刷機墨水、奈米顏料、奈米黏土複合材料、奈米黏土、MRAM,而相關的奈米化產品也已陸續開發成功,並且已有諸多企業在產品製程中,引用奈米技術,其市場競爭力與佔有率亦有明顯攀升,也由於產業奈米化後的成效良好,已有相關業者對奈米技術寄予厚望,陸續引進。


其他答案


詳細資料在這裡http://ts7777.com大事記91.01.16奈米科技研發中心成立91.01.21奈米列車首航91.05.09陳總統蒞院關心奈米國家型計畫奈米科技研發中心成立工研院奈米科技研發中心(以下簡稱奈米中心)於1月16)成立,國內奈米研究相關單位首長及產官學代表皆受邀出席。對於外界相當關注的中心運作模式以及正副主任人選和研發團隊,工研院今日一併在開幕儀式中公佈說明。首任中心正、副主任分別由工研院副院長楊日昌、企劃處處長蘇宗粲兼任。楊日昌表示,工研院的奈米中心最大特色在於其為一科技網絡型組織,其架構全然不同於現今國內任何研究單位的組織型態,而是以一個知識運籌團隊為中心,協助並連結各重點計畫團隊的運作順利,這個知識運籌團隊包含:核心的奈米科技委員會,與5個團隊--開放實驗室營運、產業合作推動、基礎平台建置、國際合作規劃、以及尖端技術研發團隊。運籌團隊主要從事企劃、情報收集、計畫及設施管理、對外窗口等事項,初期規模將在10人以下。楊日昌強調,透過中心運籌團隊的連結,資訊與知識將更有效的傳達,合作的空間及對象亦將無限延伸,讓我國的奈米研發網絡更形完備。奈米中心副主任蘇宗粲表示,工研院的奈米研發計畫涵括了科學基礎、平台技術與應用技術三個層次,以11項重點計畫推動之。在應用方面將以奈米材料、奈米電子與奈米生技作為三大研發主軸,以加工/製程、檢測技術/設備開發與模擬等技術平台為本。研發規劃上,則以涵蓋短中長期效益的整合策略為主,有短期可協助產業轉型創造商機者,亦有對我國產業未來競爭力具策略性影響的技術之研發。中心副主任蘇宗粲指出,坐落於工研院區內原台積電一廠位址的奈米中心,已規劃500坪空間設置開放實驗室供廠商進駐,目前由於該基地空間需要時間淨空整理,加上儀器採購需要一些時程,所以各計畫實驗暫時還分布在各單位,未來隨著先進儀器設備以及合作計畫的進駐,將使產學研合作的效益在此進一步擴散發酵。開幕儀式中,工研院院長史欽泰介紹中心11個研究重點的召集人分別為:IC為電子所副所長吳清沂、記錄媒體為光電所副所長黃得瑞、光通訊為化工所副所長王先知與光電所祁錦雲、顯示器為材料所所長劉仲明、能源則為材料所副所長彭裕民與能資所副所長徐瑞鍾、封裝為電子所先進構裝技術中心的副主任何宗哲、傳統工業應用為化工所總計畫主持人林正良與材料所劉榮憲組長、生技由生醫中心林康平組長及電子所姚南光負責、檢測分析/設備開發則為機械所副所長吳東權、平台技術則由化工所副所長陳重裕與材料所溫宏遠組長負責,另一尖端技術研發團隊則由電子所所長徐爵民領軍,主要從事長程尖端應用研究,積極與學術界及國際尖端研究團隊合作,為未來研發競爭打基礎。楊日昌指出,工研院以各研究重點為主題的奈米列車將於本月21日在高雄展開首航,與產業界展開相關互動;農曆年後,各主題列車活動亦將陸續開出,各相關產業除了可以透過參加工研院在網路首頁(www.itri.org.tw)上公佈的系列活動了解奈米科技對該產業的影響,進一步與從事該領域研發的研究人員聯繫之外,亦可透過奈米中心之窗口安排進一步之接觸與了解。參考資料:http://www.ntrc.itri.org.tw/about/events/910116.html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812000012KK10259

FADE77592ABCB18A
arrow
arrow

    s64ac62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